讀會計非全日制研究生,這6點必須知道!附免聯考院校推薦
老有朋友問我,想邊上班邊讀會計研究生,到底要啥條件?聽說有些學校不用考試就能上?今兒就給大家說透這事兒,照著這個標準去準備準沒錯!
一、硬性門檻你得先達標
1.學歷這塊兒,專科畢業滿5年、本科畢業滿3年的都能報。要是專升本的同學,本科畢業證拿到手的時間開始算。
2.會計本專業的直接對口,跨專業的比如學管理的、經濟的也沒問題。去年有個客戶學中文的,照樣考上了某985的MPAcc。
二、報名流程手把手教你
每年10月在研招網報名,別忘了選"非全日制"。12月底參加全國統考,考管理類聯考和英語二。今年新增了3所院??梢蕴崆懊嬖嚕孢^了筆試線能降20分!
三、費用這塊兒差別挺大
普通院校3-8萬不等,985院校普遍在12-25萬。注意看學費含不含教材費,某雙一流院校去年突然增收2萬實踐費,這事兒鬧得挺大。
四、免聯考通道要睜大眼
重點來了!有6所院校的MPAcc項目確實不用參加統考:
北師大珠海校區(需會計中級職稱)
中國社科院(限金融行業從業者)
西南財經(5年以上工作經驗)
...(具體名單私信領取)
但要當心野雞大學,上教育部官網查辦學資質最保險。
五、上課方式今非昔比
疫情后基本都改混合教學了,周末班、集中班、網絡班三選一。建議選有錄播的,去年有個學員出差三個月,全靠看回放沒掉隊。
六、證書含金量說實在話
畢業證和全日制一樣,但會標"非全日制"。去年某央企明確說:"非全與全日制同等待遇"。建議選有三大認證(AACSB、AMBA、EQUIS)的院校,跳槽時管用。
對了說個真實案例:我表姐??飘厴I,工作7年后報的某211大學,去年剛拿到證就升了財務主管。她的經驗就三點:提前聯系導師、單位開好同意書、重點攻破數學模塊。
會計在職研究生備考5大坑,千萬別踩!
坑一:閉眼選學校,不看專業方向
不少人一聽“名校”就上頭,管他專業對口不對口,先報再說。結果上課發現教的全是自己用不上的內容,比如你明明想搞稅務籌劃,結果學校主攻方向是審計理論。
正確姿勢:先扒拉學校官網的課程表,重點看核心課和選修課。比如某財經大學的“智能財務分析”方向,課程里帶著Python和數據分析,這才是真能幫到企業做決策的硬貨。
坑二:把周末全押給復習
白天上班累成狗,想著周末再突擊學習?信我,等你真到了周末,絕對會癱在床上刷手機。更慘的是,考前兩個月發現連教材目錄都沒翻完。
實操建議:每天雷打不動摳出1小時。早上通勤聽20分鐘網課,午休刷15道選擇題,晚上把手機鎖抽屜里專心看一節內容。積少成多比臨時抱佛腳管用十倍。
坑三:死磕偏題怪題
去年有個考生跟我哭訴,把注會的合并報表難題都啃透了,結果考試考的全是基礎會計處理。這就是典型的沒抓住重點。
“躲坑”攻略:先把近5年真題吃透。比如發現每年必考長期股權投資計量,就把這章所有例題做三遍。那些教材邊角上標著“選學”的內容,考前兩周再掃兩眼就行。
坑四:忽視單位領導的態度
有個真實案例:考生辛苦備考大半年,臨考前找領導簽字蓋章,結果領導以“影響工作”為由直接拒了。
關鍵操作:提前三個月就跟直屬上司通氣。話術參考:“王總,我想系統學學最新的會計準則,正好能把XX項目的稅務問題處理得更規范。”讓領導覺得你這是給部門長臉的事兒。
坑五:只顧埋頭看書,不練機考系統
現在多數學校都用電腦答題,但很多人平時習慣在紙上寫寫畫畫。真上了考場,光找計算器按鈕就得耽誤5分鐘。
救命技巧:考前務必用模擬系統實戰。重點練三大技能:用鍵盤快速輸入計算公式、表格數據對齊、分錄科目代碼速記。某寶上十幾塊錢的模擬軟件就能練出手感。
對了說句大實話:備考最大的敵人不是考試難度,而是總想找捷徑的心態。該背的準則一條條記,該做的題一道道啃,避開這些坑,上岸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