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誰在不抓緊備考已經來不及了,2026非全考研初試時間敲死在2025年12月20-21日,距離開考只剩不到2個月,所以抓緊這波沖刺期吧!

其實從整體上來講,平均考研的備考周期至少得是在6個月,多數都是在6個月到10個月之間的,而非全的考生在最終的沖刺期階段備考的效率往往是更高的,所以這最好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也是很寶貴的!
考試多數是要考公共課的,這時間段更是不能忽略所謂的時事政治了,這個時間點小編不建議各位再死磕教材章節(jié),直接用11月更新的時政熱點匯編,掌握一下對應的信息是很關鍵的。
另外主觀題不用背全文,記“萬能答題模板”:比如“理論+時政+意義”三段式框架,結合肖四、徐八的核心考點,每道題準備3個核心論點,考場上填充具體內容就行。
對于英語二這一科目來講,這個期間單詞只背近5年真題里的高頻詞(大概800個),尤其是閱讀里反復出現(xiàn)的熟詞僻義,用碎片時間在APP上刷,比抱著單詞書死記管用。

閱讀是提分關鍵,別糾結正確率,重點分析“錯題類型”:主旨題抓首尾段關鍵詞,細節(jié)題定位原文同義替換,推理題排除絕對化選項。每天做2篇閱讀,每篇花5分鐘復盤錯因,比做5篇不總結強。
對于要考數學的考生來講,這一期間,應該停刷新題,回頭啃錯題!
80%的分數來自基礎題和中檔題,最后2個月別碰偏題怪題。把之前的錯題按“題型分類”,比如微積分的導數應用、管綜的應用題,集中攻克高頻錯題類型,每天練3道同類題,直到掌握解題套路。
管綜考生注意把控時間,數學部分別超過60分鐘。11月中旬開始,每周掐點做2套真題,訓練“先易后難”的答題策略,遇到卡殼的題立刻跳過,保住能拿的分。
對于專業(yè)課來講,建議先找目標院校近5年真題,圈出反復出現(xiàn)的“高頻考點”,這些內容占分值的70%以上,優(yōu)先攻克。
本身非全考生有工作經驗,答題時一定要結合實踐,這樣比純理論答題更容易拿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