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事兒沒想象中復雜,但不同專業、不同院校的要求可能不一樣。今兒就從學歷、工作經驗、報考流程這些方面,給大家嘮嘮清楚,讓想報考的朋友心里有個數。
最基本的學歷要求是本科畢業。不管是統招本科還是成人本科,只要能拿到畢業證就行。如果是專科畢業,得先工作兩年才能報考,這相當于“同等學力”身份。不過有些院校對專科生報考有限制,比如要求發表過論文或者通過相關課程考試。還有的專業要求更高,像臨床醫學類非全日制研究生,可能需要本科是相關專業才行。
這得看具體專業。大部分非全日制專業對工作經驗沒要求,比如文學、理學類的專業,本科畢業就能考。但管理類專業,像MBA、公共管理碩士,就要求有工作經驗。一般來說,本科畢業需要有3年工作經驗,專科畢業需要5年,碩士博士畢業需要2年。舉個例子,想考非全日制MBA,如果你是本科畢業,得先工作滿3年才能報考。
區別還是挺大的。除了管理類專業要求工作經驗,還有一些特殊專業有額外要求。比如法律碩士(非法學),要求報考者本科所學專業不是法律相關;法律碩士(法學)則要求本科是法學專業。醫學類非全日制研究生更嚴格,不僅要求本科是醫學相關專業,還得有執業醫師資格證,并且在相關崗位工作滿一定年限。
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一樣,都得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招生考試。流程大概是這樣:每年10月在研招網報名,11月進行現場確認(現在很多地方改成網上確認了),12月底參加初試,次年3-4月參加復試。復試通過后,學校會發放錄取通知書,9月正式入學。整個流程和全日制差不多,就是學習方式不同。
報名的時候需要提交身份證、學歷學位證書、工作證明(如果報考需要工作經驗的專業)。往屆畢業生需要提交學歷認證報告,應屆畢業生需要提交學生證。如果是同等學力考生(比如專科畢業),可能需要提交成績單、論文發表證明等材料。部分院校還要求考生提交個人陳述、推薦信,具體材料要看報考院校的招生簡章。
初試內容是一樣的,考的科目根據專業而定。比如管理類專業考管理類綜合和英語二,文學類專業考政治、英語、專業課等。復試內容由院校自主命題,一般包括專業面試、英語測試、綜合能力考核等。不過有些非全日制專業的招生名額較少,競爭可能比全日制更激烈,所以考試難度不能掉以輕心。
大部分專業不需要單位同意,只要符合報考條件就可以報考。但如果是定向培養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就需要單位出具同意報考的證明。定向培養意味著畢業后要回到原單位工作,所以需要單位配合。非定向培養的話,就不用單位同意,畢業后可以自主擇業。報考前最好看一下招生簡章,明確培養方式。
這倆不是一回事,報考條件也不一樣。同等學力申碩是先入學后考試,一般要求大專及以上學歷就能參加課程學習,學完后想申碩的話,需要有本科學歷且獲得學士學位滿3年。非全日制研究生則是先考試后入學,報考條件更高,尤其是管理類專業對工作經驗有要求,畢業時能拿到學歷和學位雙證,而同等學力申碩只能拿學位證。
可以跨專業報考,但需要看報考專業是否接受跨考。有些專業對本科專業有要求,比如醫學類、法學類專業,不允許跨考。其他大部分專業是可以跨考的,比如從工科跨考到管理類,或者從文科跨考到教育類。不過跨專業報考需要補一些專業基礎課,復試時可能會被問到跨考的原因,所以要提前做好準備。
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學費比全日制高一些,不同專業差別很大。一般來說,普通專業每年學費在2萬-5萬之間,管理類專業學費較高,像MBA每年學費可能在5萬-20萬不等,名校的MBA學費更貴。學習年限一般是2-3年,部分專業可以延長到4-5年,比較適合在職人員邊工作邊學習。
能拿到。非全日制研究生畢業后,會獲得碩士研究生學歷證書和碩士學位證書,和全日制研究生的證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不過證書上會注明“非全日制”學習方式,這一點和全日制證書不同。但在考公務員、評職稱、考博等方面,非全日制雙證都是認可的。
現在報考非全日制研究生沒有年齡限制,不管是20多歲的年輕人,還是40多歲的職場中年人,只要符合報考條件,都可以報考。不過有些專業對身體素質有要求,比如軍事類、體育類專業,可能會有年齡限制,但這種情況比較少見,大部分專業都沒有年齡限制。
選院校和專業時,要結合自己的職業規劃和實際情況。如果想提升學歷,方便以后升職加薪,可以選和工作相關的專業,比如從事人力資源工作的可以考人力資源管理碩士。選院校時,盡量選名氣大、學科實力強的學校,但也要考慮學費和上課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