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和定向研究生的區別主要在就業限制、檔案管理、學費與獎助這幾方面。非定向研究生畢業后能自由找工作,檔案會轉到學校,學費通常自己承擔但可能有獎助學金;定向研究生入學前就確定了就業單位,畢業后得去該單位工作,檔案不轉,學費可能由單位承擔,獎助學金較少。
非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畢業時沒有就業限制,可以自主選擇任何單位就業。學校會發放就業報到證,和全日制研究生一樣享受正常的就業流程。比如你學的是計算機專業,畢業后既可以去互聯網公司,也能考公務員,或者進國企,完全看自己的意愿。
定向研究生則在入學前就要和學校、用人單位簽訂三方協議,規定畢業后必須到該單位工作一定年限。比如有些醫院會委托培養定向研究生,學生畢業后必須回醫院工作5年以上,期間不能隨意跳槽到其他單位。
非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的檔案需要轉到學校統一管理。入學時要把個人檔案從原單位或人才市場調到學校,畢業時學校會根據你的就業情況,將檔案轉到新的用人單位或人才市場。如果是外地學生,符合條件的還能把戶口遷到學校集體戶。
定向研究生的檔案不用轉到學校,仍由原單位或戶籍地人才市場保管。戶口也保持不變,學校不會接收定向生的戶口遷移申請。這對在職人員來說比較方便,不用來回調動檔案和戶口。
非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的學費通常需要自己支付,不同專業學費不同,一般每年幾千到幾萬不等。但學校會設有獎學金、助學金、助學貸款等資助項目,符合條件的學生可以申請。比如成績優秀的學生可能拿到學業獎學金,家庭困難的學生能申請助學貸款。
定向研究生的學費大多由用人單位承擔,學生自己不用掏錢或者只出一小部分。不過因為有單位資助,定向生通常不能申請學校的獎助學金,只有少數特殊項目除外。比如某國企定向培養的研究生,學費全由企業支付,但學生在校期間不能再領學校的獎學金。
非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入學前不需要簽訂額外協議,和學校的關系比較簡單,只要按要求完成錄取手續、繳納學費、轉檔案就行。開學時和其他非定向生一起報到,辦理入學手續。
定向研究生必須在入學前簽訂定向培養協議,協議里會明確畢業后的工作單位、服務年限、學費承擔方式等內容。這份協議需要學校、用人單位、學生三方簽字蓋章,少了這個步驟就沒法辦理入學。比如某事業單位定向培養的學生,開學時必須提交簽好的協議,否則學校不會給辦理注冊。
非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更適合想提升學歷后換工作的人。比如在小公司工作幾年,想通過讀研進入大廠的人,選擇非定向就能在畢業后自由投遞簡歷,不受原單位限制。
定向研究生更適合想穩定工作的在職人員。比如在公立醫院工作的護士,單位有定向培養名額,讀完研后回原單位能升職加薪,還不用自己花錢,這種情況選定向就很合適。
非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沒有違約的說法,因為畢業后就業自由,只要按正常流程畢業、就業就行,不用承擔任何違約責任。就算畢業后暫時沒找到工作,學校也會保留一段時間的就業派遣資格。
定向研究生如果畢業后不去協議規定的單位工作,或者沒滿服務年限就離職,就屬于違約。這時需要退還單位支付的學費,可能還要支付違約金,具體金額在協議里會寫清楚。有些單位還會在協議里規定,違約記錄會放入個人檔案,影響以后的就業和信用。
非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在學習期間要遵守學校的各項管理規定,和全日制學生一樣參與課程學習、考試、論文答辯等環節。學校會對他們的考勤、成績進行嚴格管理,達不到要求可能影響畢業。
定向研究生因為大多是在職學習,學校會適當放寬管理。比如有些課程可以申請線上學習,考勤要求沒那么嚴格,但核心課程和論文答辯的標準和非定向生一樣,必須達到學校的要求才能畢業。
非全日制非定向和定向研究生畢業后拿到的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是一樣的,上面不會標注“定向”或“非定向”字樣,只注明“非全日制”學習形式。在社會認可度上沒有區別,都能用于升職加薪、考博、評職稱等。
比如兩個人同時從某大學MBA專業畢業,一個是定向生,一個是非定向生,他們的畢業證完全相同,用人單位在招聘時不會因為這個區別而區別對待。
報考非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時,在研招網報名系統里“報考類別”要選“非定向就業”,報名后和其他考生一樣參加初試、復試,錄取后按學校要求辦理入學手續就行。
報考定向研究生時,“報考類別”要選“定向就業”,并且在復試通過后需要及時和用人單位、學校溝通,簽訂定向協議,否則可能影響錄取。有些單位還會要求考生在報考前先獲得單位的推薦名額。
非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如果是辭職讀研,學習期間沒有工作單位,社保和公積金需要自己繳納或者暫停。如果是在職讀研,原單位繼續繳納,學校不會干涉。
定向研究生因為一直和用人單位保持勞動關系,社保和公積金由單位正常繳納,和沒讀研時一樣。比如某企業的定向生,學習期間工資照發,社保公積金正常繳納,只是工作時間會調整為半工半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