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非全日制研究生專業,確實存在兩種極端情況。一種是熱門到競爭激烈,報考人數多、分數線高;另一種是相對冷門,報考的人少、錄取門檻也低。不同專業的熱度、報考難度、就業前景差別很大,某在職考生說“他選專業時沒看清,差點報了個冷門到課程都快停辦的”。
MBA和MPA絕對算熱門里的熱門。MBA每年報考人數都過千,2024年復試線達到了185分,比國家線高30分。某企業經理說“他考了190分才勉強進復試,周圍好多200分以上的”。
MPA因為面向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員,報考的人也多,某市直單位職員“他所在的科室,就有5個人報考中大MPA,最后只考上1個”。
這些專業學費也高,MBA一年12萬,MPA一年8萬,但畢業好找工作,薪資漲幅大,所以大家愿意擠破頭報。
首先是分數線高,熱門專業的復試線普遍比國家線高20-30分,而且是自主劃線,說漲就漲。某考生說“他去年考MPA,國家線155,中大劃到180,他差5分沒進復試”。其次是報錄比高,MBA的報錄比能達到10:1,10個人里只錄1個。
面試也嚴,熱門專業的面試官會追問職業規劃、行業見解,某MBA考生“因為說不出對行業未來的看法,面試被刷了”。還有,熱門專業的課程排得滿,作業多,畢業要求也高,某學員“他每周要寫兩篇案例分析,周末上課從早到晚,比上班還累”。
像教育管理、社會工作這些專業就比較冷門。教育管理2024年報考人數才100多,復試線就是國家線150分,某中學老師說“他考了155分,排名還挺靠前”。
社會工作更少,有時候還需要調劑才能招滿,某社工機構員工“他報名時,整個專業才報了80人,最后錄取了50個”。這些專業學費低,一年5-6萬,但就業面相對窄,主要對口學校、社工機構,所以報考的人少。
相對來說門檻低。分數線低,達到國家線基本就能進復試,而且復試很少刷人,某教育管理考生“他復試時就簡單自我介紹了下,沒被問專業問題就過了”。
報考的人少,不用搶名額,某學員說“他報名時系統都不用排隊,填完信息提交就完事,不像熱門專業還得搶考位”。
但冷門專業也有問題,比如課程資源少,某社會工作學員“他們專業就3個老師,選修課只有5門,想選個感興趣的都沒有”。有時候還會因為人少,把課程改成線上,互動性差,學習效果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