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到非全研究生,很多人都是發憷的,覺得難度很大,其實并非都是這樣的,還是看個人的實際情況的,要是想小編來整合性的說明的話,小編只能說,不是所有專業都變難,但部分熱門專業、名校的復試淘汰率確實可能到27%左右,普通學校或冷門專業淘汰率會低些。

既然小編告知各位結論了,那么建議各位想避坑得盯準擇校、復試準備、材料真實性這幾個點,別盲目沖熱門,提前做好規劃,上岸概率還是能穩住的。
先就整體的復試的淘汰率這一部分來做個說明吧,并非是所有的院校都是27%這個數據的,要明白,大多是985/211院校的熱門專業,比如非全MBA、金融、計算機,報名的人多,學校篩得嚴,淘汰率就高;像雙非學校的非全教育學、農村發展,去年淘汰率有的才12%左右,甚至更低。
也不要隨意的相信網上的數據的,都不一定是真實的,那么到底咋樣才能獲取到真實的數據呢,讓小編來說的話,就是自己去算是最保險的了,整個的數據在官網上都可以獲取到,查詢了之后自己算:(復試人數-錄取人數)÷復試人數×100%,算出來的才準。比如某雙非非全會計,去年復試50人錄42人,淘汰率才16%,比27%低不少。
為啥小編也說了是難度是有可能會提升的呢,是源于報名人數不確認,要是報名人數在漲。現在在職黨都想提升學歷,非全不用辭職,報的人越來越多,尤其是好學校,比如某211非全工商管理,2024年報名280人,2025年就漲到350人,人多了學校自然會提高篩選標準,淘汰率就上去了。

另外就是現在的復試審查也不是說像以前一樣了,有很多都是大家所容易忽視的部分,就是要看“工作匹配度”。以前有的考生隨便湊工作經歷,現在學校會細問“你工作里怎么用專業知識”,比如報非全工程管理,老師會問“你負責過哪些項目的進度管控?遇到問題怎么解決?”答不上來就容易被刷。
想避開這些坑到底該咋辦呢?來看具體操作手法吧!
先別盲目沖熱門名校。有人覺得“非全就得選名校”,沒看自己的工作和專業匹配度。
另外就是說進行復試之前別只背理論,要結合工作經歷。
個人的材料準備切記造假。有的人為了讓工作經歷好看,改職位、虛報項目成果,學校會查社保記錄、單位證明,甚至打電話給公司核實,一查就穿幫,不僅淘汰,還可能被列入“失信名單”,以后再報其他學校也難。
提前了解院校的復試形式才行,2026年有的學校可能變復試形式,比如以前只面試,現在加筆試;或者以前個人面,現在加小組討論。